首页 > 品牌中心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22-07-07
去分享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光谷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南临九峰一路,东至光谷八路,西临九峰溪,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园区将针对性收集保育重要生物经济资源,开展种质创新与植物功能性化合物研发,建设特色农业植物新品种、新成果展示示范基地,成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集科研及成果展示、科普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与科研成果孵化示范区。 

  磨山园区坐落于东湖之滨、磨山南麓,面积为886亩,为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级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 

  现有在职职工255人,其中科研人员141人;拥有植物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植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学位培养点,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级)、水利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资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 

  武汉植物园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于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政府在境外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教机构获批建设,是我园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中非科教合作及科技援外的示范基地。 

  武汉植物园是湖北省植物学会、武汉植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水生植物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植物科学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期间,武汉植物园确定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为:立足华中,致力于全球亚热带和暖温带战略植物资源收集、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流域治理和大型工程生态安全中的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依托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和“神农设施”等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依据,成为世界知名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基地,建成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植物园。

 


去分享
已经是第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
ArticleBack
在线客服
热线
028-81700200
热线
400-800-5713
敬玉梅
白燕
韩先珍
苏亚兰
王若月
李秋兰
鲜风玲
王思韵
在线服务时间: 工作日 9:00-18:00